樟樹 Camphor tree

樟科
常綠喬木

別名:芳樟、香樟、油樟、栳樟、本樟、烏樟、樟腦樹

花:細小圓錐花序,鵝白色
葉:葉緣呈波浪狀,搓揉有精油香氣可驅蟲
果:成熟時由綠轉黑盛花期:2月至4月底
結果期:4月至7月

學校旁的無住廣場,有樟樹,姿態各異。

查閱資料,說法有二;一是外觀上的特徵著手,二是表達其香味濃郁。

據傳,清代李時珍於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「其木理多文章,故謂之樟」,文章,是樟樹上的莖上有許多裂紋,如竹簡排列在一塊兒;樹幹上許多黑色的斑點,如同書簡上的文字。許多竹簡與文字,讓樹彷彿有了學問。

另一種,「樟」同動物性質的「獐」,由於「獐」與「麝」是相近的動物,而樟樹香味甚濃,故得名為「樟」。

參與心環中心課程,法師介紹時曾打趣道:可以試著結交樹朋友,它們是很好的傾聽者,學生喜歡每當活動結束時,會舉辦茶席,在樹下一群人分享著感動。曾望見一人只是看著樹木,便留下淚來;想起許多事物是久別重逢。

春天是樟樹開花的季節,黃綠色的花絮長在枝椏旁,非常細小;而秋天是開始結果的季節,由綠轉黑,是鳥兒的最愛。

人生若初見,似久別重逢。

-生命教育碩士 謝昀

在台灣的山林間,樟樹一直默默地佇立著,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歷史。這些樟樹可不僅僅是普通的行道樹,它們曾是台灣的重要資源,因其特殊的芳香而被視為「台灣三寶」之一。當時的人們會從樟樹提取樟腦,這種用途廣泛的物質在清朝和日治時期被政府視為珍貴,實行專賣制度來保護和壟斷其資源。

樟樹的葉片散發出淡淡的樟腦香氣,它們四季常綠,卻並非不落葉。每當春天來臨,新葉抽芽後,去年的老葉才會一片片地落下,為這片樹林增添了一層層綠意。2月至4月,樟樹開始開花,黃綠色的小花朵雖不起眼,卻能讓整棵樹籠罩在香氣中。這些花朵吸引了蜜蜂和其他昆蟲,為樟樹進行授粉,也為接下來的果實生長奠定了基礎。

當樟樹的果實在秋天成熟時,它們轉為油亮的黑色,成為鳥類特別是白頭翁的美味食物。每當這個季節,樟樹上總是充滿鳥鳴,種子也隨之被播散到四方,繼續傳承這片樹林的生命力。

參考資料:環境資訊中心、荒野新竹

韶關曹溪的南華禪寺:樹神求戒

在我們進入南華寺的境內之後,明生法師就曾指著道旁的一棵老樟樹告訴我說,樹下有一座小神廟,供著一尊偶像,那就是向虛雲老和尚求受比丘戒的樹神。他是依照當時有人親眼看到的那位樹神化身為人的模樣而塑造,虛雲老和尚為那位樹神取法名為「常辱」。

《五百菩薩走江湖──禪宗祖庭探源》

雲門宗

密州𡺸山寧禪師
上堂。有時孤峰頂上。嘯月眠雲。有時大洋海中。翻波走浪。有時十字街頭。
七穿八穴。諸人還相委悉麼。樟樹花開盛。芭蕉葉最多(雪竇明嗣)。

https://cbetaonline.dila.edu.tw/zh/X84n1579_p0020a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