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鵲 Formosan Blue Magpie

藍鵲屬

別名:臺灣暗藍鵲、紅嘴山鵲、長尾山娘或長尾陣仔

分類:普遍留鳥、臺灣特有種、第三級其他應予保育類

體型:臺灣藍鵲成鳥全長63至68公分,其中尾羽長34至42公分,翼長18至21公分
繁殖季:3月至9月期間性情兇悍,會主動攻擊接近巢區的人類,頗適應市郊近山,導致這類攻擊日益增加。

在台灣的翠綠山林間,常見一群熱鬧的鳥兒飛舞,這就是台灣特有種——台灣藍鵲,也被稱為「長尾山娘」。牠們以藍色羽毛、鮮紅的嘴喙與腳,配上修長的尾羽而聞名。清朝文人連雅堂在《台灣通史》中描述牠們「翠翼朱喙,光彩照人」,足見其耀眼的美麗。

台灣藍鵲不僅外形出眾,還擁有兇悍且團結的性格。牠們棲息於低海拔的森林,群體行動時會集體抵禦入侵者,展現非凡的領域意識與合作精神。作為雜食性鳥類,牠們偏愛水果,尤其是熟透的木瓜,而這些行為使牠成為森林中的重要一員。雖然被國際鳥盟列為無須保育行動的鳥種,但在台灣,牠們屬於保育類動物,受到法律的保護。

然而,近年來外來種紅嘴藍鵲的威脅日益增加,若與台灣藍鵲雜交之後可能會改變台灣特有種的樣貌。

台灣藍鵲不僅是自然界的明星,也是文化上的象徵。在台灣原住民族鄒族的神話中,牠們更被視為「神鳥」。傳說很久以前,鄒族因洪水幾乎滅族,台灣藍鵲犧牲自己,帶回火種挽救了族人。這段傳說賦予牠們神聖的地位,象徵勇氣與救贖。如今,台灣藍鵲早已成為島嶼生命力與文化韌性的最佳代表。

參考資料: 維基百科

《聖嚴法師年譜》:「九月十七日,於中正精舍撰文並書寫〈山中漫步觀鳥〉。
法鼓山棲鳥類多,美姿美聲與美色,山中日夜駐嬌客;鬥妍爭艷凌空舞,鳥名計有二十多;藍鵲樹鵲白頭翁,烏秋翠鳥五色鳥,文鳥夜鷺綠繡眼,燕子竹雞白鶺鴒,畫眉八哥貓頭鷹,麻雀斑鳩白鷺鷥,紅嘴黑鵯大冠鷲。(〈山中漫步觀鳥〉,《遊心禪悅―法鼓山珍藏聖嚴法師墨迹》,法鼓山文教基金會,2007年2月初版,頁62)」聖嚴法師年譜,頁2176。取自:https://ddc.shengyen.org/?doc=11-02-0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