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百合 Lilium formosanum
百合科百合屬
多年生草本植物
別名:野百合、喇叭花、高砂百合、福爾摩沙百合、師公鈃仔花、山蒜頭
觀賞花曆



台灣百合近年來在台灣的栽培愈發盛行,已逐漸成為重要的新興花卉經濟作物之一。其花型優雅,芳香迷人,廣泛應用於切花市場與園藝造景。然而,野生台灣百合因過度摘採,生長範圍急劇縮小,現今僅存於懸崖峭壁等人跡罕至之地。隨著野生保育意識的抬頭,政府與民間皆積極推動台灣百合的復育與保護行動。
台灣百合在台灣社會與文化中承載著深厚的象徵意義。它被視為台灣自主精神的象徵,其廣泛分布展現了台灣人民的草根性與旺盛生命力。在惡劣環境中仍能頑強綻放,代表堅韌不拔的精神。百合鱗莖深植土中,如同深根厚植的價值觀,而其純白花色則象徵純潔、自由、和平與公義。
在台灣原住民文化中,魯凱族人尤為尊崇台灣百合,稱其為「bariangalay」,視其為極為神聖的植物。傳說中,一位巴冷公主為了守護族人,嫁給百步蛇王的化身,而台灣百合便在他們的婚禮後於湖水旁綻放,成為聖花。在日治時期,台灣百合曾是魯凱族頭目等地位崇高者的專屬花飾,唯有女性出嫁或男性獵得五隻以上山豬時,方能佩戴。然而,隨著社會變遷與民主開放,魯凱族人逐漸將佩戴百合的權利開放給全族人,使這朵花的象徵意義更趨普及。
除了文化與象徵價值外,台灣百合亦具備實用功能。其地下鱗莖可供食用,生食或煮食皆可,味帶微苦卻散發清香,具益陰、安神、歛嗽等藥用功效。早年野生台灣百合尚未稀少時,甚至可作為藥用百合的替代來源。
台灣百合不僅是自然生態的一部分,更是台灣人民精神與文化的重要象徵。如今,透過復育與保護行動,人們正努力讓這朵承載深遠意義的花朵,在台灣的土地上繼續盛開。
參考資料: 維基百科、認識植物

補充資料:
《法鼓山故事》:「山上的原生草類很多,即使除草以後,隨時隨地仍會繁殖成一大片。有些具觀賞價值的花卉,如野百合、華八仙、燈稱花等,則須要復育增植;現在已由僧團派專人負責,成績尚算不錯。同時我主張,要多種一些既能開花又能結果的樹種,最好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花木、翠竹,歡迎來山的訪客;現在正在栽植之中。」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(第9輯第9冊,頁97-98)。
取自:https://ddc.shengyen.org/?doc=09-09-015
《法鼓山的方向:創建》:「節性景觀,是指一年四季,每季各有不同的植栽景觀。但並不是說,一季一季有不同的栽種法,春天到了就栽種春天的花朵,秋天到了就更替秋天的花卉;而是同時規畫四季的植栽,到了不同季節,就有不同的景致,這樣才是務實的作法。譬如每年三月,就可見到滿山遍野的杜鵑盛開,四月是百合的花季,盛夏則輪到野薑花輕輕點點綻放,每個季節都能有不同的植栽特色。如果是像一般市區景觀,每幾個月就更換新植栽,不僅不經濟,也不好照顧。」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(第9輯第2冊,頁213)。
取自:https://ddc.shengyen.org/?doc=09-02-021
精彩閱讀:
「最有台灣味的花朵!」守護百合不只是愛 更是志業—專訪 台灣百合工作室 駱明永
https://homeruntaiwan.com/detail/article/1324